•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工商银行:构建智慧银行新优势

时间:2018-06-21 22:52:00点击:1306次

“工行已逐步捕捉到银行转型的脉搏,正向智慧银行建设迈进。”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敬东向记者这样描述当前工行转型的关键所在。

那么,如何理解“智慧银行”?对此,他进一步阐述到:“总体上说,智慧银行是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产品、流程、渠道、运营、营销、风控等进行智能化改造,重塑银行在信息和信用中介方面的主导地位,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王敬东和工行信息科技、网络金融等部门负责人对该行加速智慧银行转型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王敬东

多措并举加速“智慧银行”建设

从成立之日起,工商银行就确立了“科技兴行”战略。随着全球新一轮的科技浪潮的到来,工商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通过组建网络金融部、建立“七大创新实验室”、加快实施e-ICBC 3.0战略升级、启动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金融科技布局,加速“智慧银行”建设步伐。

“今年初,工行启动实施了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转型工程,将进一步巩固我们行科技代际优势,助推智慧银行战略的落地。”王敬东告诉记者,推动工商银行智慧转型着力在“三新”上下功夫,即以新方法、新架构、新生态创造新优势。新方法,是站在全行视角整合构建跨业务、跨条线、跨渠道的企业级业务架构,淡化产品服务的部门、条线痕迹,给客户“ONE ICBC”的一致体验。新架构,即是构建基于核心业务系统与开放式生态系统“双核驱动”的IT架构,推进产品组件化改造,以适应大容量、高并发和快速创新的需要。新生态,则是整合行内行外力量,构建账户、产品、场景开放互联和线上线下一体互联的金融服务新生态。

工行“智慧银行”的建设,还体现在以长远的眼光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智能改造。早在2015年,工商银行率先在同业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去年6月,工行又宣布实施e-ICBC3.0为主体的智慧银行战略升级。王敬东透露说,“工行计划于今年对外发布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服务(API)开放平台,进一步增强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输出能力,打造工行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实现用户、工行、合作方的三位一体和三方共赢。”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的同时,工行还致力打造“最安全银行”。王敬东表示,工行从管理、运营、技术三个层面不断提升信息安全体系,加强主动防控能力。他进一步举例说,目前工行建立了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电子银行交易反欺诈系统、信用卡风险监控系统等反欺诈系统,累计预警各类业务风险127万次,拦截信贷、信用卡等风险业务89万笔,堵截电信诈骗汇款6.5万笔,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超过17亿元,确保了客户的信息与资金安全。

“七大创新实验室”成果显现

去年,工商银行投入300人的新技术研究团队,组建了“七大创新实验室”,全面布局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各技术领域。

昔日投棋布子,今日开花结果。工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告诉记者,目前,工行已在多项技术领域初步实现了从科技价值到业务价值的转化,形成了可面向内外部开放、输出的企业级技术能力,保持了技术水平在同业的领先地位。

他进一步介绍说,在云计算方面,工行已实现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的落地,率先在行业内建设应用平台云(PaaS),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能力、稳定性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在大数据方面,形成了以数据仓库、集团信息库为核心,各类应用集市相配合的“大数据1.0”体系,在反欺诈识别领域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和流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电子银行交易的实时监控,有效防范客户资金损失;在区块链方面,工行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建设了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实现扶贫项目及用款审批的透明运作。此外,工行还在雄安新区万亩造林项目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项目资金的闭环管理,服务“数字雄安”建设。在物联网方面,自主研发了同业首个物联网平台,在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和小微金融中投入实践,提升了风险控制水平。

同时,吕仲涛也强调要谨慎对待人工智能等相关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确实存在风险,即使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但特征经过数字化再进行传递就有被攻击和截取的可能。”因此,他主张将其作为一种辅助验证,与其他认证机制(如面签、手机验证码)组合使用。此外,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能力提升,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比较怪异的情况——人类理解不了通过机器学习得出来的结论,也就是说人们不能有效控制算法和处理流程。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智慧”加持构建网络金融服务新生态

目前,“三平台一中心”、三大产品系列共同构成了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格局和体系。其中,“三平台”指电商平台融e购、移动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智能金融交易服务平台融e行。“一中心”指的是网络融资中心。三大产品系列指的是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上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

“这三大平台和三大产品已经覆盖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的主要领域。”工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吴翔江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三融’平台总客户规模达3.43亿户,相当于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的一半。其中,融e行客户规模达到2.82亿户,手机银行日活突破1000万户、月活突破5000万户、年活突破1亿户,实现了行业内客户规模第一、客户黏性第一和活跃程度第一;融e购打造了“互联网+电商+金融”发展模式,覆盖B2C、B2B、B2G和跨境电商的完整业务格局,年总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融e联构建起信息丰富、交互及时、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客户与客户经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网状服务体系,客户规模达到1.14亿户。”

取得了如此成绩固然可喜,但吴翔江却把更多目光放在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上。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金融服务行为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变化,特别是当其牵扯到4亿规模的群体。银行应改变原来自建自用的互联网应用环境,走向共建共用、对外开放、对外合作;以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场景为基础打造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更多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的技术,使金融服务更加智能化、定制化和自动化。

此外,工行还在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上不断做出实质努力,包括借用金融科技手段完成全量客户服务覆盖、推出智能投顾产品升级客户服务等。工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马雁介绍说,在对公领域,突出从大到全客户的改变,进一步强化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比如,针对小微企业客户群,工行推出了一站式、一揽子服务的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并创新推出了线上小额贷款产品,目前小微贷款余额高达2.2万亿元。在区块链精准扶贫领域,工行推出业界首个用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截至目前,已有18亿元的资金在这个平台上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