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小心!人脸识别技术让你身处楚门的世界!

时间:2018-07-18 11:36:44点击:411次

近期,张学友演唱抓逃犯频上热搜。在众人调侃张学友完成六连杀,歌神变追捕大神的同时,也让作为身份识别高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备受关注。事实上,人脸识别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安防、公安、交通、金融、互联网 、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零售、医疗、教育等众多领域都可见到其身影。人脸识别,正从政府级、商业级应用进入消费级应用的爆发时期。

即使在拥挤的场所,亚马逊Rekognition也能检索和识别出多达100张脸孔

如火如荼的应用下,人脸识别技术也屡遭争议。今年6月,亚马逊与美国政府的Rekognition人脸识别项目引起民众抗议,最终使美国奥兰多警察局被迫放弃相关计划;而近日,比利时政府出台相应法规,禁止私人使用人脸识别或其他基于生物特征的视频分析摄像机。

人脸识别技术被禁的真相是对技术应用范围划线

上述两个事件颇具代表性:一个是对人脸识别技术警用的抗议,一个是对人脸识别技术私用的禁止。帮尼菌看来,这两个事件的本质都是在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程度划红线。

需要注意的是,亚马逊收到的公开信中要求“公司停止向ICE和其他执法机构出售侵入性和违宪的Rekognition面部识别技术”;比利时新规则旨在打击非警方使用人脸识别摄像机带来的隐私问题,是欧盟新隐私法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延申。这两个事件强调的都是“隐私安全”。也就是说,人脸识别技术屡遭诟病,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可能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出口。

泄露个人隐私?人脸识别的短板不止于此

帮尼菌认为,泄露个人隐私只是表征,人脸识别带来的安全隐患绝不仅止于此。目前业界对人脸识别已有反对的声音:它或将成为监视大众的工具,使用不慎将会危及个人人身与财产安全,甚至危及国家安全,这绝非危言耸听。

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首先,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并未明确信息归属与保密职责。当前,政府机构在街道、地铁站、机场、海关等公共场所安装智能人脸识别摄像头已非常常见。透过这些摄像头,采集到大批公众的身份信息、位置信息甚至行动轨迹,数据整合之后,能分析出某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甚至某一场所的人流量变化情况、整体用户喜好与动态趋势轨迹等。

国家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信息的归属部门与保密措施,也缺乏相应法律法规,这使得人脸识别处于法律的空白区。一旦上述后台数据被攻击截获或泄露,容易造成公众信息大批泄露。泄露的信息如果被犯罪分子或恐怖分子利用,轻则造成个人财产损失,重则危及公共安全甚至国家安全。

其次,薄弱的网络安全防护,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最大短板。目前,智能监控设备普遍存在严重安全漏洞。Axis、海康威视、三星、小米等的摄像头产品均被曝出过存在安全漏洞。今年7月份,Axis 连续多次被曝多款摄像头产品存在安全漏洞;去年3月份,海康威视智能摄像头因通用网关接口协议存在漏洞,导致黑客通过模拟账户实现对智能摄像头系统的管理控制,造成大规模视频数据泄露。作为人脸识别影像数据采集端口,摄像头频发的安全漏洞给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带来巨大的安全威胁。

最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剧人脸识别的安全隐患。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恶意软件已发展成为“对抗机器学习”,通过对抗性数据污染、算法修改、恶意样本攻击等方式,对深度学习框架进行深层次、智能化攻击,导致计算设备被入侵、错误命令被执行,在无形中加大了人脸识别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

人脸识别技术滥用,“楚门的世界”欢迎你!

人脸识别技术可怕的地方在于,能在人们不知情或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远程运作,通过扫描照片或视频中用户的面部特征,将其与数据库进行匹配,获取用户详细信息,也就是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被监控了。

可以想象,当这种技术出现在大街小巷时,所有人都将活在警察局的监视器中,无处不在的监控将人们带进真实的“楚门的世界”。帮尼菌不由想起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刷脸取厕纸”黑科技,当人们意识到上厕所也在被监控时,是否会被惊出一层冷汗?

当我们走在路上都要被迫交出自己的个人信息,且不确定自己的信息是否会被滥用时,对人脸识别应用的担忧显得理所当然。尤其是,这项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并没有想象中高。新闻中常出现某某企业人脸识别技术实现新突破,99%的识别准确率很常见。但实际上,技术与现实场景应用之间有一条深邃的鸿沟。不少人脸识别关卡能被高仿模型、照片等破解。光照、肤色、动静态、发型变化、化妆与否等因素也能够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度。

高仿模型已被用于破解人脸识别关卡

根据FBI 2017年公布的资料,该机构使用人脸识别算法从大数据中挑选的50多个最接近“嫌疑目标”的识别率仅为 85%。而微软公司也曾爆料称,商用人脸识别识对肤色较深的人群识别失误率严重。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被人脸识别系统误认为是罪犯时,不知道该证明自己是自己,还是自己不是自己了。

帮尼有话说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争议,是大数据之下人们日益严峻的隐私保护问题。目前对人脸识别技术的质疑并非主流声音,但人脸识别技术投入应用的步伐超过了社会和法律制定相关标准和规定的速度却是事实。尽管很多厂商宣称自己对采集的照片和人脸生物特征会进行脱敏处理,但用户隐私的保护不仅需要企业自律,更需要政府引导行业建立统一标准。人脸识别技术要发展,如何找到实用性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

来源:帮尼资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