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13728883399
  • wangyp@shangeai.com

移动支付进入刷脸支付时代,万亿蓝海市场等你挖掘

时间:2019-11-25 09:12:54点击:1392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热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带来的新应用层出不穷。智能手机日益成熟、5G时代萌芽初现,金融行业也迎来了与科技业务的碰撞升级。

从现金交易、信用卡银联卡交易的时代走来,这些年,二维码交易成为了支付方式的主流。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甚至海外,都兴起了手机支付的潮流。

然而,新的探索并没有止步,放下手机,靠“刷脸”完成交易的支付4.0时代已然来临。

记者前不久发现,腾讯公司携手广州地铁推出的“刷脸乘车”服务已开通试运行,用户通过广州地铁乘车码小程序或广州地铁APP注册“刷脸乘车”,就可在APM线-广州塔站享受这场刷脸出行的新鲜体验。“刷脸”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或将蔚然成风。

支付4.0时代,“刷脸”势不可挡

支付的1.0时代,钱包鼓鼓成为财富的象征,人们购物、旅游都不忘随身携带现金,人民币面额有1元、2元、5元、10元等纸币,直到1988年才出现100元的大额纸币。

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人民币银行卡——中银卡,1986年,又发行了第一张可以在全国范围使用的信用卡——长城卡。随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交通银行等陆续发放自己的卡种。截止到1994年初,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刷银行卡、网银开始成为大势所趋,从此人们出行不再携带大量现金,支付方式的2.0时代,步入了用一张小小的卡片便能随时随地完成消费的场景之中。

2003年,支付宝登上历史舞台; 2010年,银联牵手移动通信、手机制造商等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2013年,腾讯旗下微信支付出现;2014年,苹果支付也加入其中。以二维码支付、密码支付为主要承载形式,支付行业迎来移动支付的3.0时代,并日渐成为当下的常态交易方式。

以公共出行行业为例,以小程序为载体的腾讯乘车码自2017年7月在广州上线以来,短短两年时间,就已覆盖北京、深圳、上海、厦门、宁波、济南、昆明、东莞等120多个大中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多种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乘车码用户数已超过1亿,庞大的用户数据,足以说明“刷码乘车”的便利性得到了市场和乘客的充分认可,“无现金”时代正大踏步向前迈进。

如今,“刷码”升级为“刷脸”,让人们在“放下现金”的同时也 “放下手机”,只靠一张“脸”就解决所有支付需求,于商家和个人而言都大有裨益。不仅大幅提高了线下门店的收银效率,增强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为不擅于操控手机的人群打开了新的支付大门,“无端”的“刷脸支付”也带动着支付行业步入变革的4.0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偏偏要靠脸”的支付方式当前也早已渗透到大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商场购物、餐饮吃饭、酒店住宿等场景都有刷脸支付的用武之地。尤其是在游泳馆、加油站等不便使用手机的场所,“刷脸”变成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支付方式。

在如此强大的应用背景下,刷脸支付市场的争夺较量也自然早有预谋。去年12月,支付宝率先发布“蜻蜓”一代刷脸机,将“刷脸”支付开始应用于商业应用场景;今年3月,微信“青蛙”刷脸设备问世,并强势拿出100亿补贴用于产品研发和推广;今年10月,中国银联携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60余家机构联合发布“刷脸付”。

显然,“刷脸”支付的发展势头正愈演愈烈,新支付战争的枪声已经打响,在多家巨头抢滩布局的竞争之下,新科技的落地与普及或将提速。

移动支付规模持续增长,安全为本

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近7.33亿人,2020年有望增至7.90亿人。另据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9月,中国移动支付业务428.2亿笔,金额199.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9%和33.5%。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年轻用户仍然为移动支付的主要用户,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对更多生活场景的覆盖,其触达人群有望进一步延伸,覆盖更多老人与儿童用户。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未来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持续贴近网民规模的天花板。

用户群体的扩大,必然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支撑,近日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明确指出要在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的同时,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作为新兴事物,“刷脸”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更广泛人群的便捷体验,一面则是隐私数据带来的安全风险。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之时,也再次提醒了安全的重要性。

针对安全疑问,业内人士持乐观态度,密码可以修改、二维码有截屏风险,但人脸、指纹等无法篡改,至于是否会出现“盗刷”或“伪刷”的现象,相关解释也十分充足:目前的3D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检测人脸是否为活体,也就可以杜绝利用图片或视频破解的漏洞,其高精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已经得到了验证。

可以预见的是,当“刷脸”的安全性有所保证,它将不仅只在支付领域风生水起,刷脸开门、刷脸过关、刷脸入住都将常态化。比如刚刚落成运营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开启了“刷脸登机”的智慧场景。

未来,随着刷脸支付在更大范围的逐渐落地,更高的安全防护措施会成为“刷脸”产品的护城河,如果“刷脸”是引领支付行业新一轮变革的核心,巨头们如何保护好端到端的个人隐私,牢牢守住信息和资金安全底线将成为收买人心的重点。

新支付蓝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过去几年,互联网行业阶段性问题时有,金融行业风险问题频发、人工智能对用户隐私的威胁、技术带来的社会信任缺失……风暴常有,挑战常在。在多维度的挑战之下,坚持科技向善,就是引领行业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刷脸支付是未来商业场景的主阵地,这里必然将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未来,刷脸支付是否会完全替代二维码支付成为主流,暂时还不宜妄下定论,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经成为且一定会是传统支付之外的一种必要的辅助支付形式。

新时代,新科技,刷脸支付的出现,面临着挑战与机遇的共存。新支付的变革大战正在发生,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成为推动产业创新的加速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刷脸支付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因此刷脸支付的普及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加速一二线城市刷脸支付标准和范本的建立,三四线城市的潜力才会被充分激发。刷脸支付还处于萌芽发展的初期,需要用户的适应和习惯,也需要接受市场和时间的持续考验。